國際貿易物流降低成本的十條實踐經驗
時間:2021-07-18
管理國際貿易物流實踐中是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的。管理人員必須掌握進出口 法規(guī) 、產品分類、認證方針、進口 關稅 、配額及限制、關稅退稅及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的日??冃?。以下是企業(yè)在國際貿易物流中積累的能提高效率、降低成本的10條有效的實踐經驗:1.集中和整合。
全球采購處于上升階段,尤其是在中國。但是如果企業(yè)不能有效地管理從工廠到客戶的數據流和產品流,全球采購帶來的成本降低就會被抵消。而且,不同來源的信息流處理不當,常常導致延誤、信息傳達錯誤以及無效率。杰出的企業(yè)能夠順利地管理整個流程,從采購訂單和運前通知 (ASN)開始、通過電子數據交換(EDI)或者通過基于網絡的標準諸如可擴展語言(XML),這兩種方式都可以處理突發(fā)事件引起的數據改變。
2.盡早控制裝運。
新的美國貨物安全法要求運送人更多地了解供應商和物流提供商。舉例來說,24小時發(fā)貨明細單 規(guī)定 所有的發(fā)貨明細單信息至少在貨物裝船前的24小時內整理完成。但是企業(yè)不應該僅僅是整理正確的信息,也應該考慮對盡早裝運負責。C.I.F--“成本、保險費加運費”這一 術語 要求運貨人堅持對 承運人 、運輸路線、稅費及其他因素從一開始就進行直接控制,而不只是裝貨上船時。企業(yè)也必須能夠廣泛地與外包服務的提供者包括第三方物流服務提供商、關稅代理商和貨物拼裝者合作,同時仍然得保持對運送過程自始至終的監(jiān)控。即使制造商是獨立擁有、獨立經營的,也應該完全融入一體化的供應鏈。這樣可以使銷售商很容易地實現其對客戶的承諾。
3.提前分類和提前清關。
無論多么失敗的進口商,海關 當局都不希望延遲。發(fā)貨人近幾年來一直與海關打交道,特別是在美國和加拿大,提前清關可以確保貨物到達邊界后不受阻攔。這些公司不斷更新產品分類的所有相關信息,時時保持與海關的聯系,以確保能夠盡可能早地實現清關。特別是在汽車行業(yè)提前分類和提前清關尤其重要,因為汽車行業(yè)的零部件一般來自不同的國家,需要跨大陸的供應鏈。
4.推行自動化操作。
國際貿易商決不會充分挖掘信息技術的潛力來支持他們的物流計劃。他們的目標應該是提供進出口業(yè)務的無縫操作,消除重復手工操作引起的錯誤。國際貿易管理軟件,諸如Vastera軟件能夠實現數據的電子接收,并將數據應用于庫存控制和訂單處理。然后,按照國際慣例重新設計數據格式,并傳輸給政府有關機構進行提前清關。Vastera軟件的一些主要電信用戶使用這個軟件管理他們的合同制造商,使企業(yè)之間的信息障礙最小化。
5.采取新的安全措施改進供應鏈。
國際運輸管理的新法案似乎很煩瑣,但是同時對貨物的順暢流動及推進客戶服務提供了機遇。新的海關-貿易反恐合作計劃(C-TPAT)是美國政府與公司聯合開展的一項計劃,要求各公司必須對自己的供應鏈安全程序進行嚴格審查,并制訂政策 ,加強自己以及商務伙伴的安全措施,獲取商務伙伴的所有詳細信息。
6.考慮直接進口。
供應鏈的每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都消耗時間和金錢,因此必須正確評價各環(huán)節(jié)在產品進入市場中所起的作用。據UPSSupplyChainSolutions公司的供應商管理副總裁鮑勃?加里森介紹,隨著消費性產品(CPG)數目的日益增加,供應商的運送模式也發(fā)生了相應的轉變--由經過批發(fā)商或配送商的三級模式轉變?yōu)橹苯舆\到客戶的二級模式。現在,很多企業(yè)都在不同程度地嘗試這項操作,約有10%-20%的貨物采用直接運輸。這樣,可以明顯地降低成本,提高企業(yè)利潤。
7.利用貿易 政策 手段成為好的企業(yè)。
在當今信息化的社會,企業(yè)形象非常重要。最近,敦豪速遞公司的一個大型跨國客戶差點被美國政府禁止與中國貿易,因為這家跨國企業(yè)曾與一家往伊拉克運過貨物的物流服務公司進行過貿易?,F在,越來越多的企業(yè)都很關注他們在公眾中的形象。敦豪速遞公司采用OpenHarbor提供的黑名單數據庫確保它的客戶都是遵守貿易政策的企業(yè)。另外,敦豪最近又開展了一項新的業(yè)務“自動交易服務”--在互聯網上為客戶提供全面的交易和關稅信息。
8.戰(zhàn)略思考。
一個供應商能夠以最低的成本提供最優(yōu)的物流服務,是很有吸引力的。但是企業(yè)應該注意供應商的變化。供應鏈中的突發(fā)事件--諸如自然災害、恐怖襲擊、流行病、工人罷工、能源大幅漲價、新法案的頒布、無法預料的交通堵塞、運輸公司破產等等,是經常存在的。即使是在最佳時期,企業(yè)也應該居安思危,把“雞蛋放在多個籃子里”,選擇多個供應商,確保能及時應對突發(fā)事件。大多數企業(yè)的問題就是沒有從戰(zhàn)略角度管理貿易。從戰(zhàn)略角度管理物流和貿易,有助于企業(yè)降低運輸成本和關稅。隨著雙邊貿易和多邊貿易的大幅增加,戰(zhàn)略管理變得更為重要。另外,企業(yè)也應該從戰(zhàn)略角度考慮外包。企業(yè)應該集中精力搞好核心業(yè)務,對于非核心業(yè)務應該外包給更擅長的第三方物流公司。
9.把下載當作出口對待。
許多供應商似乎都沒有意識到軟件下載的重要性,其實軟件下載同產品的實體流動一樣,可以被當作出口對待。Peterson舉了BEASystems有限公司的例子,這是一家應用軟件的大型供應商,它幾乎所有的產品都是通過下載來傳輸。美國境外的購買者必須進行注冊,經過OpenHarbor篩選之后才能被接受。訂單循環(huán)周期至多也就1分鐘,因此這一個過程幾乎是即時的。OpenHarbor核對所有進行申請的客戶的網絡和電子郵件地址,以確認他們的身份和位置。但是許多美國企業(yè)在進行海外銷售時,并不按照這一程序操作,致使他們頻頻違反出口法規(guī)而受到罰款,這正如Peterson所說的,“這些企業(yè)隨時都面臨著風險”.
10.建立國際性的負載控制中心。
企業(yè)一般都會高度控制國內運輸網絡,但是卻不太關心國際運輸。國內模式應該拓展,這樣一定區(qū)域內的所有的物流合作者就可以很容易地管理。從國內來講,一個管理良好的運貨人應該知道任意給定時間的卡車的工作數量,以及即將到達配送中心的數量。
免責聲明:以上"國際貿易物流降低成本的十條實踐經驗"內容和圖片來源于網絡,本網站轉載僅為傳遞更多行業(yè)信息和交流之目的,著作權屬原創(chuàng)者所有,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網站管理員刪除。